美智庫提出發展中國家實現變革性創新的機會和政策建議
一、發展中國家實現變革性創新的機會
報告提出發展中國家實現變革性創新的機會之一是建設創新生態系統。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并沒有簡單的方案,應是政策制定者、學者和私有部門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人力資本、金融資本、物質基礎設施和支持創新的相關政策,促進創新的持續涌現,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報告以微觀裝備實驗室(Fab Labs)為例,分析了其在創新生態系統構建中的催化和橋梁作用。Fab Labs是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驅動,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模式,為創新主體提供切實可行的支撐環境(包括實驗室、3D打印機和激光切割機等)。其與全世界的Fab labs網絡融合,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技術成熟度下特定需求相聯系,催生個人創新、設計和制造,進而引發全球創客的浪潮。
報告提出發展中國家實現變革性創新的機會之二是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包含3個因素:第一,公共安全,合理的城市規劃和運行,政府和機構的有效治理;第二,高質量的基礎設施,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包容性增長和“海綿城市”的建設;第三,通過社會項目、醫療衛生和教育滿足城市需求,形成包容性的社會。
二、發展中國家建立創新生態系統的相關建議
1、對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相關建議:(1)開展本地創新生態系統的繪圖工作。評估當前創新投入以及投入缺失情況;及時培育缺失能力以填補與外部合作者之間的差距;依靠國內外專家實地訪問或遠程參與指導開展相關能力建設。(2)支持公共技術產品和創新平臺建設。政府資助為用戶提供設備、網絡、創作和協作的空間,包括Fab Labs建設。(3)為創新企業提供培訓和支持。為創新企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聯合辦公空間,提供Fab Lab建設資金,孵化器啟動資金,提供創業培訓和獲取技術等其他機制的資金支持。
2、對雙邊和多邊組織的相關建議:(1)支持更多的公私結合的方式進行變革性創新,包括分層融資和為成果轉移轉化提供資金。通過創新企業競賽等形式提供分層資助,識別重要創新,擴大影響。通過參與多方利益相關者的、系統性的合作伙伴關系(包括國際和本國私有部門,非營利組織、本地部門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擴大創新影響,采用國家和區域水平上的集成發展方式,識別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方法。(2)搭建創新支持平臺,提供可持續性的資金支持,催生創新。雙邊和多邊組織在發展中國家引入創新支持平臺起到關鍵作用。平臺作為公共產品,應采取適應本地環境的可持續服務模式。
3、對大學、非政府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建議:(1)鼓勵研究人員參與創新支持平臺,以應對特定的本地需求和發展挑戰;(2)加強與發達國家創新者的合作研究,提升本國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能力。
三、發展中國家智慧城市發展的相關建議
1、對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相關建議:(1)規劃核心計劃和優先發展項目,通過國際合作伙伴關系計劃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對于改善民眾生活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項目應優先考慮;(2)促進本地企業與發達國家合資。引入相應的計劃,提供低息貸款或補貼以激勵先進技術;確保長期的財政支持,確保可持續發展;(3)應用大數據促進公共服務更好地協調和交付,提升城市響應速度,改善城市條件。
2、對雙邊和多邊組織的相關建議:(1)通過關鍵指標進行智慧城市度量,指導智慧城市建設。可參考的指標有:國際標準化組織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標準(ISO/TS 371151),日本的環境綜合性能評估體系——“CASBEE城市”,世界銀行的“Doing Business指標”;(2)支持城市和國家政府改善大數據收集、分析,并實施改進服務交付的能力。開展相關能力建設,引入專家進行現場指導;(3)為發展中國家的智慧城市能力建設提供可持續的催化基金;(4)使用創新技術建設質量可靠的基礎設施應對自然災害,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