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農業與農業結構轉型的關鍵科學及實踐問題
香山科學會議是由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于1992年倡導發起,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共同領導和支持下于1993年4月正式創辦,相繼得到科技部、中科院和學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工程院、教育部、解放軍總裝備部、原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農業部等部門的聯合支持。香山科學會議是我國科技界以探索科學前沿、促進知識創新為主要目標的高層次、跨學科、小規模的常設性學術會議。會議實行執行主席負責制。會議以評述報告、專題報告和深入討論為基本方式,探討科學前沿與未來。
長期以來,我國種植業結構嚴重失調,強調“以糧為綱”,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態、生產與社會問題,不改革便難以繼續發展、難以滿足國家食物安全與生態保障的重大需求。我國耕地農業應向糧草兼顧型農業轉變,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種草、藏糧于草,實現國家生態與食物安全保障,而農業結構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重土地資源和多個產業部門和領域,亟待研究和解決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耦合、農區和牧區的耦合、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以及財政金融支撐等問題,更需深入研討其中的植物學、動物學、工程學等多學科交叉問題,特別是其對我國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影響。
為系統梳理我國農業結構轉型的方向及理論依據,進一步明確發展草地農業對我國生態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影響,并提出農業結構轉型的政策保障體系建議,香山科學會議定于2016年6月21~22日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以“草地農業與農業結構轉型的關鍵科學及實踐問題”為主題的學術討論會,會議將邀請多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圍繞(1)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與食物安全;(2)草地農業與生態安全和(3)我國農業結構轉型的途徑與保障等中心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會議執行主席:
南志標 教 授 蘭州大學
方精云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任繼周 教 授 蘭州大學
張福鎖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主題評述報告:
草地農業與農業結構轉型的關鍵科學及實踐問題,南志標
中心議題評述報告:
1.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與食物安全,黃季焜
2.草地農業與生態安全,方精云
3.我國農業結構轉型的途徑與保障,張福鎖
香山科學會議主張學術平等,鼓勵對原有理論提出質疑,提倡發表不同意見和提出非常規的思考,并不一定要求達成共識。會議期望,在寬松的環境和多學科交叉的自由討論中,基于對已有進展的總結和評論,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剖析關鍵的科學前沿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探討學科新生長點。會議報告與自由討論時間大體為1 : 1~1.2。會議要求與會者在討論中言簡意賅,不宜過多展示過去已經發表的成果,而以過去研究積累為基礎,涵蓋最新信息,把握最新動向,發表新的見解。